top of page

高級水果商的千萬商業模式:品牌思維 vs. 產品思維

  • 作家相片: 即戰力
    即戰力
  • 3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——一個年輕有型的男子,開著賓士車送水果。他的職業,是專門挑選特殊產地、最高品質的水果,提供給頂端客戶,一年營收破千萬。


這不只是賣水果,而是一個精準的商業定位。


水果攤商說:「他的要求非常高,好貨才敢賣給他,一旦他沒問題就立馬拿走。」


很明顯,他在供應鏈端已經建立了穩健的合作模式。他不需要親自跑到產地,不僅節省時間,還能降低囤貨風險。


更重要的是,他不只是「賣水果」,而是將水果重新定義為高端禮品


精選的水果搭配鮮花,放入精美禮盒,外層裹著高級緞面布料,親手送達每一位客戶。這樣的包裝,讓他的水果不只是食物,而是一種「體面」的象徵,成為客戶送禮的最佳選擇


簡單來說,這就是他的商業模式——賣的不是水果,而是品味、是尊榮、是體驗。





品牌思維 vs. 產品思維:你看的是成本,還是價值?


但底下的留言,卻充滿了質疑:


「這水果成本才多少?賣這麼貴,值嗎?」


這正是品牌思維與產品思維的核心區別。


• 產品思維:關注的是規格與價格,最後往往淪為比價戰。


• 品牌思維:關鍵在於溢價力與不可取代性。


品牌溢價力的來源,從來不只是產品本身,而是它所創造的「無形價值」。


這也是近年來常被提及的「情緒價值」。


當客戶收到這份高級水果禮盒,不只是拿到一盒水果,而是感受到送禮者的心意、品味,甚至是他的身份與社交地位的體現。這些價值,無法單純用「成本」來衡量。


所以,關鍵問題不是「這水果值不值這個價」,而是「這個價值,有沒有被創造出來」。



商業的本質,仍然回歸人性


在這個AI時代,所有資訊幾乎都無所遁形。但即便科技再怎麼進步,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依然無法被取代。無論是人性的黑暗,還是溫暖的善意,最終仍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上。


商業世界的變化很快,AI的應用更是一日千里。


但商業思維的底層邏輯從未改變——回歸「本質」思考,你或許就能找到答案。

Comments


企業顧問│中小企業顧問諮詢│品牌包裝│網頁設計

index mail icon.png

Strategy-Driven Design for Borderless Entrepreneurs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