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前的客戶在最近回過頭找我們諮詢,當他說出現在的窘境和瓶頸時,我們沒有很意外。原因是:當初為他們設計電商時,討論到B端的通路分潤和C端的會員經營時,我們就已經明確提示過:這個商業模式有明顯的Bug、現階段或許無感,但時間拉長對品牌的發展、信任度與價值感,會產生很大的殺傷力。
當時,他們對自己的方案信心滿滿,所以沒有接受我們的建議,就是按照原案進行。現在事件的發展,如當初我們預期的:供應商把自己卡死了。
商業思考邏輯的重要性
網路上找資料就可以看到,九宮格的圖表,按照內容填進去,好像就完成了!
但實際上,光是面對客戶端的經營和鋪陳,就是要分層級,甚至每一層都是否有“獲益”,通路商獲益、消費者獲益,最後是商家自己要獲益,這才是共贏。
當結構模式確認了,針對不同層級的「客群」再進行行銷,一來,對於通路商,你會知道要怎麼給予輔助資源﹔二來,對於直端客戶,你會知道收網後如何再行銷。
撈到客戶名單後,然後呢?
目前遇到很多企業的問題是:好不容易砸錢拓客了,竟然把這些有效名單放著,放著放著就散了... (疑,是哪首情歌歌詞嗎)
總之,還是強調:必須先瞭解模式框架,才有所依循、有策略進行。生意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撿進來,一個個握進手裡,堆積起來的,而不是每次都是從零開始,那耗費的成本會有多大。
或許這也不是什麼大道理了,但思考起來就是有很多Bug ,而所謂「旁觀者清」應該就是這意思吧~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