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師履歷總是要說出自己輔導企業的戰績,看見業界許多厲害的講師,洋洋灑灑地都是知名企業,嚇得自己倒退三步,不用端出來就輸人一大截。
但是,如果以我的自身經歷的失敗經驗談,這種浮不上檯面的績效(疑?)卻是堆疊我在輔導企業路上的隱形翅膀,一下就看穿企業的關鍵問題。
既然無法變成履歷,也都成為人生的沈沒成本。那就讓這些成本價值再發揮一下,分享給大家借鏡借鏡。
/
#劉潤 的商業洞察力說到一段話:
篩選合夥人的三個黑箱:
第一:變化黑箱、第二、挫折黑箱、第三:動力黑箱
每當創業遭遇挫折時,大部分人會抱怨。抱怨只能解決情緒問題,無法解決現實問題。
讓我憶起約莫十幾年前,和人第一次合股開飲料+鬆餅店的故事。
/
當時的主事者是一對夫妻,他們在餐飲領域經驗豐富,本身在某個地區拿下了某知名品牌的加盟權,因此,那個縣市的品牌飲料店都是他們的。
因為做得有聲有色,他們想要自己創立有別於加盟店項目的新品牌。
當時我們一群好友,是以股份作為投資占比,夫妻倆占股51%,當時他們是以技術股和商品物料的提供,換算價值後作為占股條件,也就是他們是沒有實際出資的。其餘,是由我們三人分別認領股份,實際拿錢出來投資。
前期籌備會議一起做市場測試,商品品質口感研發後再三確認,再加上請了專業的品牌形象包裝做了整套的CIS設計(當時的我還是的嫩咖),雛形漸漸出來了,大家興奮地感覺前景一片光明。
開幕了!
/ 開幕不到兩個月,夫妻們開始抱怨:只有他們在做,都沒有人來幫忙!他們要求要發給他們工資。
第一個問題來了:他們是投資者也是執行者,因此,他們認為他們是要領薪水的。
這件事,股東們認為合理也同意了!
沒過多久又說資金燒光了,需要再增資。當時如果沒記錯,成立的資本額是六百萬。
雖然帳面上是六百萬資本額,實際可運用的資金大約是三百萬。店面裝潢、品牌整套包裝設計,延伸的包材全新開模印製,加上店租、物料成本、人力成本(夫妻的薪水)以及電費等雜支,算一算真的所剩無幾。
由於第一次和人合股,我又身為監察的角色,因此認真看了帳目想了解增資的需求和情況。沒想到,不看不知道,一看才發現:
ㄧ、這些所謂的當初他們提供的物料,我到倉庫翻找,竟然八成都是過期品。
二、這對夫妻的薪資,他們說他們有豐富的餐飲經驗,掛名為總監和總經理,兩位薪資各報六萬。
三、當初的立場分配本來談定的,但卻反悔說:我們都只是投錢不做事,所以他們也不做了。
當我在詢問這些細節時,得到的反應是:老闆娘突然大怒直接拍桌,撂下一句狠話:我們法院見!
阿,這樣就要法院見! 在我人生二十九歲的時候,第一次創業合股不到半年,就去法院報到了。
至今印象深刻:我沒有請律師陪同,所有資料自己拍照記錄,自己翻找法條,列舉了好幾張落落長的 A4 紙,因為第一次上法院,還找不到哪間庭審而被法官罵。
自己拿著資料在法庭上,緊張到靠北冒冷汗,接著揣著發抖著腳一條條說出我的立場。
回過頭檢視這個合作的失敗,有幾個非常關鍵的原因。
一、所謂的股權分配,尤其在一開始,是怎麼認定一股的價值,而對於所謂的「技術股」乾股的估價是怎麼計算的,必須明確。再來,所提供兌換等價的原物料,品質、是否合用等,我們都沒有一一查證。
當初都是好友,基於信任不疑有他。
→ #合夥關鍵一:越是好友合作,越是要講清楚說明白,白紙黑字,清楚透明達成共識。否則,十個九個從好友變仇人。
二、投資者和執行者,本來立場就不同。而執行的人領薪水,合情合理。
但在決議這件事的立場和出發點,有沒有更好的做法?
→ 所有股東需一起開會決議,這像公司僱用人,人事成本的考量,可按照營運的階段需求,做適當的分配與雇用。
這問題出在:股東們沒有共同討論和表決的權益,都是由夫妻決定後直接撥款,是在事後查帳時才知道。
但這還有一個問題是:他們的佔股最多,所以不管怎麼表決,其他股東佔比太低,所以也很難做出任何推翻的決議。
除了 #股權分配的專業,我更想談的是:#創業的合作共識以及創業心態。
創業的合作共識關鍵在於:是真正以大家共好共贏為出發點,以共同利益為決策的最大考量。
而不是以自身利益為出發,先拿先贏,不夠再說。
這個出發點所演變的結果,會截然不同。
有些投資者者,只投錢不管過程,只看最後的財報,盈虧大家認了就共同解決。反正就是一個機會,投資時為自己設下停損,投資有賺有賠。
但不論賺或賠,最關鍵的前提還是:創業者的素質,是否是真正值得信任、是否有高強度的耐挫力、是否有那顆願意挑戰困難、解決問題的心。
/ 合夥人創業,是在不確定的風險對賭不確定的收益。
熱愛創業過程的人,即使失去了創業動力,依然會堅持。_劉潤
/ 創業慘痛經驗談,雖然很痛很蠢很呆,但還是沒有阻止我繼續往這條路上,更沒有讓我失去對人的信心,只是老天給我的功課,應該不止這樣(喂)
Comments